全市首批9个典型镇、50个典型村中有2个典型镇、15个典型村被省评价为“好”等次;1630个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典型镇村农房风貌提升1.37万栋;今年集体经济收入典型村均可实现50万元以上、非典型村增长10%以上……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我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越是艰难险阻,越要攻坚向前。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我市瞄准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紧盯重要节点、薄弱环节,以实施典型镇村、省际交界处、示范路段、黄槐四望嶂矿区、松口古镇等五大重点区域建设攻坚行动为抓手,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立标杆树典型
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
沿省道225线来到兴宁市黄槐镇,行驶在已完成“白改黑”改造的道路上,两旁新种的绿植令人心神愉悦。圩镇入口处,一座充满年代感的铁路桥横跨道路两边,它在经过修缮改造后,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之一。圩镇内,临街的店铺统一刷上了迷彩图案,配以游击、军训、航空等各类墙画,独具“军旅小镇”特色。
黄槐镇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曾被称为“小香港”。由于长期的资源开发让其“伤痕累累”,“到处灰蒙蒙的”是当地群众对它的回忆。而如今,这个曾经的“煤炭小镇”正朝着“绿美军旅小镇”的方向蝶变。
在原四望嶂矿区里,轰轰烈烈的改造正在进行:废旧建筑已不见踪影,坑洼土地被加以改造,各种大型机器在其间忙碌工作着,轰鸣声响彻云霄。今年8月,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在这里正式动工建设。该基地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000亩,总投资约23.8亿元。它以服务保障大学生军事训练为主体,拓展延伸军旅研学、地质科普等多元功能,打造集国防教育、学生军训、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文旅项目。
“依托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我们围绕军旅主题重构圩镇空间形态,不断加强军旅风貌整体打造。”黄槐镇党委书记黄勇华表示,该镇积极做好项目的配套支撑,规划建设的军旅商业街区北起农民街,南至烽火营地公园,片区规划面积40亩,将建设完善餐饮、零售、文娱等军旅配套功能。目前正在开展的农民街与邮政路连接段征拆工作,已平整部分土地并进行道路挡墙施工。此外,该镇还谋划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生活等配套项目14个、总投资7.48亿元。目前,临时用水、用电、进场道路和临时安置点等均已建设完毕。
这端,黄槐“绿美军旅小镇”正在轰轰烈烈建设中;那端,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提升项目建设也正热火朝天进行中。
保护修缮核心区主街部分风貌建筑,整治传统街面立面,改造提升中山公园周边建筑,建设小型客侨文化展览馆、古街游客驿站、室外游客集散广场、停车场等设施设备……走进梅县区松口镇,变化处处可见。
“自古松口不认州”。千年古镇松口镇是岭南四大古镇之一,是明末清初时期粤闽赣地区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目前也是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松口镇党委书记宋铁军介绍说,2023年11月,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提升项目取得可研批复,计划总投资3.29亿元,大力实施村庄建设行动、美丽圩镇建设行动、古镇核心区复原行动,坚持一体推进古镇保护开发利用,打造“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目前,项目一期施工任务中山路繁荣路外立面修缮、康怡大楼、配套停车场设施已基本完成,关帝停车场、水塔、中山路休闲区等重要节点建设正在同步进行中。
“项目建成后,能够有效保护和传承岭南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幅改善当地居民的人居环境,改善圩镇整体面貌,提升千年古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古镇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宋铁军表示,接下来松口镇将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探索创建古镇可持续保护开发的新模式,赋予老城新内涵,焕发古街新活力,打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提升的典范。
优环境促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惠民富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我市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过程中,聚焦民生所需,大力推进示范路段建设、农房风貌提升和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和垃圾革命等工作,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驾车行驶在省道223线上,沿线风景优美,客家文化浓郁,人文景观独特,令人顿生“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之感。
省道223线是梅州地区最美的旅游公路,曾获评省“十大最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也是梅县区推进“百千万工程”示范路段建设的一个缩影。
丙雁松乡村振兴示范带、东部快线雁洋至松口古镇移民广场、雁南飞至桥溪古韵三条示范路段,是梅县区打造“广东‘百千万工程’重要展示窗口”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梅县区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紧盯“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绿化美化提升、三线整治提升、沿线河道提升”等六方面20项指标,逐项对照推进、全力攻坚提升。目前,梅县区完成了雁洋段的“三线”整治、“三清三拆”工作;完成了沿线86栋农房风貌提升改造工作;深入开展“双联双建”活动,筹集绿化资金1051万元,组织86场主题植树活动,新种苗木1.9万多株,打造了“政协林”“党员先锋林”等一批主题林,让公路沿线青山乔灌错落、四季常绿。
在平远县石正镇,一栋栋农房摇身一变,告别“旧貌”展露“新颜”。
“我们家的老房子因建设年代久远,外观简陋,遇下雨天还会漏雨。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对房屋进行了整修,现在住着舒服多了!”家住石正镇先锋村的王伯说,如今,光伏板、“小披檐”和防护网取代了旧时的铁皮瓦,裸露的外墙被涂上了淡黄色的新漆,棕色“腰线”点缀其间,与房前屋后的绿树相映成趣,焕然一新。
近年来,石正镇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结合乡村特色,加强农房规划建设管控,塑造农房特色风貌,让乡村“美”出新高度。在推进农房风貌提升过程中,该镇因地制宜推广“光伏+农房风貌提升”一体化项目,以点带面推动绿色农房建设,将屋顶这片“方寸之地”变成了“增收宝地”。
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石正镇坚持党建引领,发动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家中,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和益处,并打造示范样板,有效带动村民开展农房风貌提升行动,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看了样板工程后,村民们都觉得非常好。截至目前,全村已完成农房风貌提升30多户。”先锋村干部温金梅说。
初冬时节,在我市实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EPC治理模式)的首个试点自然村——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下北塘村民小组,村容村貌整洁亮丽,风光如画,游人如织。
“以前村民洗漱、厨房用水等生活污水直排,一到夏天房屋周边就臭烘烘的。现在处理了黑臭水体,房屋周边建得跟小公园似的,村民看了就舒心。”北塘村村民杨佐汉乐呵呵地说道。
同一时间,在车龙坪污水处理站附近,村民张女士正忙着给玉米地浇水,灌溉用的水正是污水处理站排出的尾水。
去年以来,西河镇在大埔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下,在大埔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指导实施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力争取大埔县改革破题试点,通过采取EPC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将所有自然村按纳入污水处理厂、资源化利用、零散收集自然消纳的模式分三类进行改造,从三个方面梳理农村污水治理机制,打造良好的生态循环。
如今的大埔,分散在各个自然村的一座座微型污水处理站,巧解污水治理大难题,让原本“放任自流”的生活污水变成了可以用来灌溉的“肥水”,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凝合力促共建
美丽圩镇刷新颜值高峰
梅州实施“百千万工程”,离不开央企的助力共建,也需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店铺房屋的外立面换上了灰瓦白墙,加以棕色栅栏装饰其间,焕发“新颜”;街道全部完成水泥硬底化,两旁新种的绿化苗木生机勃勃,进一步提升居民出行条件;美丽圩镇客厅、叶塘农贸市场、北塘村以及多个重要节点也在精心改造中悄然改变。当前,在中铁四局的助力下,兴宁市叶塘镇圩镇主街“颜值”大有提升。
“我们依托央企中铁四局的资源力量,谋划了总投资1.46亿元的6个项目,改善圩镇居民居住和出行条件。”叶塘镇党委书记万耀明说,目前叶塘圩镇主街、玖崇湖至“两镇五村”沿线、北塘村示范路段等外立面、叶塘农贸市场及周边附属设施建设、叶塘公园路及加油站对面外立面提升等5个项目已基本完工。现在正集中精力加快汤湖温泉古街及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力争在今年12月底前竣工。
鹿湖温泉假日酒店温泉释放“热效应”、骑楼古街古色古香、橄榄基地生机勃勃……近年来,一个个乡贤项目、实体经济项目在丰顺县留隍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留隍的建设离不开乡贤的财力支持,更离不开他们的智力支持。”留隍镇党委书记许能洪表示,引导乡贤助力社会公益,鼓励乡贤反哺家乡、造福乡邻成了留隍镇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之一。留隍镇坚持“党建引领、乡贤发力、群众受益”的思路,加快制定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留隍规划。
“在规划前,镇里主动征集了外出乡贤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将他们的智慧集中起来,不断完善规划,力争快速实施落地。”在许能洪看来,这一做法既能让外出乡贤了解家乡的发展,同时也让乡贤能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参与家乡建设。
为激发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今年以来,留隍镇党政“一把手”挂帅,多次外出走访乡贤,大力开展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2024年春节前后主持召开2次座谈联谊等活动,累计走访乡贤32人次。今年4月,留隍镇成功举办丰顺县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总投资27.91亿元的韩江中学、留隍镇市民中心、饮水工程、迎宾大道、葛布中心公园、释迦山文旅项目集中开工,开启乡贤组团式投身“百千万工程”新篇章。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留隍镇累计发动乡贤捐资33.9亿元实施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项目35个。
小窗口创示范
省际交界处焕发新面貌
从蕉岭县广福镇叶田村出发,驱车沿着平坦宽阔的205国道来到粤闽两省交界处,沿途道路景观生机盎然,两侧店面亮丽规整,而路前方,焕然一新的省门门楼赫然矗立,引人入胜。
“省门节点项目于今年8月1日启动,目前已基本完工。”中铁四局蕉岭“百千万工程”项目负责人牛录菊介绍说,该项目是中铁广投助力蕉岭“百千万工程”镇村建设的省门节点提升项目,包括将粤闽交界省门由双向两车道升级为四车道,并增设了绿化带、智慧停车场及“网红打卡点”等配套设施。
在省门门楼的左侧,一尊栩栩如生的飞鸟腾飞傲然矗立,成为了整个门楼的一大亮点。“项目整体设计选取广东省鸟‘白鹇’腾飞形象,并将省门打造成迎宾门户,以国道205线作为宜行宜游的入镇主干路,通过‘福’字串联广福镇区5个景观节点,寓意五福迎门、纳福迎宾。”该项目主创设计工程师詹江涛告诉记者,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入客家元素,以“寻福之旅”为主题,把“福”元素作为城镇IP,着力打造“长寿福”“生态福”“丰收福”等一系列景观标识,重点打造广福圩镇主街和国道205线广福段“一横一纵”示范路段,提升示范路段沿线村庄农房风貌,打造多个景观节点,营造广福“五福迎门、纳福迎宾”的省门新形象。
今年以来,广福镇以省际廊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核心,借力中铁广投项目,积极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全面推进国道205线广福段沿线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和道路交通提升改造,并全域开展乡村绿化,进一步美化路域环境。“广福镇严格遵循典型镇建设要求,充分发挥镇村主体作用,以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绿化美化、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同时借助中铁广投‘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的机遇,多措并举推进省门节点、高速出口、美丽圩镇及示范路段建设,旨在打造省际廊道美丽乡村风貌带。”广福镇党委副书记吴国君说。
梅州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省际交界处是展示地方形象的最直接窗口。我市梅县、兴宁、平远、蕉岭、大埔等县(市)注重抓好与福建、江西省际交界处的镇村建设,全面提升省际交界处镇村的农房风貌、人居环境、绿美生态、基础设施、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以更好地展示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成效。(记者 艳良 丽伶 思杰 嘉瑶 乔颖 国栋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