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发展送上政策“大礼包”。
《若干措施》从六大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支持梅州融湾发展。其中,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若干措施》提到要高水平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平台,加快推动梅州产业平台建设,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若干措施》明确列举了“支持梅州高标准建设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支持梅州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在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科创、产业等‘反向飞地’”“支持梅州兴宁、平远、丰顺等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新型化工、表面处理、钙基硅基镁基、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园”等具体举措。当前,梅州全市上下正迎着春风,阔步前行,全力将《若干措施》政策红利早日转化为发展实效。
梅州高水平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平台。图为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连志城 摄)
高标准建设主平台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加速融湾,需要平台支撑。“《若干措施》专门提到支持梅州高标准建设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这让我们信心倍增,干劲十足!”市工信局局长袁勇华介绍说,梅州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由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增城(梅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为基础组成,总面积约6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先进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主导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77.1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68.92亿元,同比增长12.5%,新引进承接国内外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转移企业项目40个,新建标准厂房28.24万平方米。
袁勇华表示,接下来,市工信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按照《若干措施》工作要求,围绕主平台“基础配套齐全、城产融合好、产业发展质量高、营商环境优、体制机制顺畅”的建设目标,抓好主平台开发建设,努力将主平台打造成梅州融湾发展“大平台”。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狠抓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项目,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打粮食”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完善基础配套,用好用足政策,加强项目谋划,积极申报使用专项债,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提升园区承载力。同时,坚持“用户思维”,强化服务和保障,对标对表广州市先进做法,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积极推行“标准地”供应、“带项目”供应和“交地即开工”等便利化举措,优先保障主平台重大项目建设。
创新设立反向飞地
融湾迈出坚实步伐
除了建设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梅州还在“反向飞地”上下功夫。“反向飞地”是“飞地经济”的一种,但与传统飞地恰好相反,是指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资源相对匮乏地区主动出击,到相对发达地区设立“飞地”,变传统“飞入地”为“飞出地”。
“2023年12月24日,梅州市级‘反向飞地’——梅州(广州)科技创新中心在广州市海珠区挂牌成立。这是我市落实《梅州方案》和《若干措施》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梅州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市发展改革局局长吴特宏表示,“反向飞地”借助湾区产业、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形成“研发+生产”“创新+孵化”等合作模式,推动湾区企业和梅州企业双向奔赴,搭建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产业共建的共赢发展平台。
在“反向飞地”政策指引和市级“反向飞地”建设的带动下,梅州高新区和相关县(市、区)也结合实际,加快推进县级“反向飞地”建设,目前已落地南沙·平远国际经贸合作中心、五华(番禺)大湾区经贸发展中心、广梅园科创+空间暨客都优选·乡村振兴馆、荔湾(梅县)1906科技园经贸基地和创金中心科创基地、梅江(荔湾)智创共享中心、丰顺(海珠)科创发展中心、大埔(海珠)科创中心、蕉岭(番禺)产业合作交流基地等8个县级“反向飞地”。
吴特宏表示,接下来,市发展改革局将会同相关单位,在广梅对口合作机制下,争取广州对梅州“反向飞地”给予政策支持,同时结合《梅州方案》《若干措施》支持政策,重点对入驻企业、科创团队、人才等给予租金补贴和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孵化支持、金融政策等支持。推动制定市级“反向飞地”入驻条件,发动招引一批梅州企业和大湾区科创企业、高端紧缺人才入驻,力争今年上半年正式运营,示范带动各县(市、区)“反向飞地”开展实质性运营,形成“1+N”的“反向飞地”建设模式,努力把“反向飞地”打造成为梅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基地、人才驿站、企业服务和产品展示平台、孵化平台,成为梅州融湾中心。(记者 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