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我市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强县促镇带村 激活发展动能

  2023年,梅州全市上下提振信心,凝聚合力,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08.43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在全省排名创2000年以来最好成绩。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分别从“百千万工程”“苏区融湾”、产业和项目、营商环境和市场活力、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梳理梅州各级各部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经验做法和亮点成效。敬请垂注。

  ●2023年11月,我市2县(区)9镇50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名单。

  ●狠抓“四上”企业培育,预计2023年全市可净增250家。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全市新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及加工企业16个,大埔县湖寮镇、兴宁市龙田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推进全市10个乡村“产业社区”试点建设,聘请146位“产业村长”,五华县“产业村长”带动农户增收案例被评为全省典型。

  ●率先在全省开展创建无信访村(社区),“定分止争客家围屋工作法”获评全国“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全市2个县(区)、9个镇、50个村上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突出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四上”企业,壮大县域经济;五华县探索“产业村长”模式有效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成为全省典型……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头号工程”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局起势。

  聚焦产业发展

  做强县域经济

  隆冬时节,走进位于梅县区城东镇的广东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感受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氛围,各类机器在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该公司行政部经理廖竣向记者介绍,去年9月,庆达科技在梅县区智能家电产业园举行电机项目动工仪式,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距离庆达科技几公里处,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铜箔首期项目正式投产、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2023年,梅县区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明确做大县域、做强产业、做特镇村、做美乡村、做活文旅、做优生态、做实作风“七大抓手”,制定41个配套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11月,梅县区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区。

  市级层面,我市聚焦“强县”发力,围绕“创先、进位、消薄”,突出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县城提质,推动城产融合,支持每个县(市、区)培育壮大1至2个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通过一手抓增量,推进县域产业有序转移,抓好主平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手抓存量,实施“四上”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四上”企业倾斜,推动企业上规上限、纳统纳税,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托资源禀赋

  打造美丽圩镇

  泡温泉、品美食、游乡村……眼下,走进兴宁市叶塘镇,美丽圩镇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据了解,叶塘镇是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近年来,该镇做好“温泉+”文章,以康养旅游路线吸引市民游客到叶塘游玩、消费,通过增长人气带动镇域经济发展。“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提升集温泉旅游、农业采摘、客家文化体验和美食品尝于一体的叶塘‘温泉+’旅游品牌,加强全镇旅游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工农旅互联共生、产城乡融合发展。”叶塘镇党委书记万耀明表示。

  “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梅州不断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借力驻镇帮镇扶村,全面提升乡镇综合服务功能,错位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特色小镇。严格按照典型镇标准,扎实推进9个全省典型镇培育,重点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以点带面、整域推进、彰显特色,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圩镇。

  大埔县三河镇充分发挥红、古、绿“三色”资源,推进特色镇建设;梅江区城北镇全力打造粤闽赣边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三产融合示范镇;蕉岭县新铺镇将“六事”治理模式作为村级治理典型,提升乡村善治能力……眼下,各镇正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全力奔跑、勇创佳绩。

  选聘“产业村长”

  建设和美乡村

  记者走进五华县转水镇五星村蔬菜种植基地大棚,只见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聘请的技术员到位了,每天都忙着给员工传授蔬菜种植技术。”五华县“产业村长”、梅州市延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曾汉林和技术员唐永贵通过加强培训,让村民既可在基地务工、也可在家发展蔬菜种植产业。

  去年4月,五华县在全市率先推行“产业村长”制度,包括曾汉林在内的21名农村产业能人被聘为该县第一批“产业村长”。至目前,五华县共有237名“产业村长”,累计带动3000多名农民就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促进茶叶、柚子、水稻等特色产业发展。

  2023年,全市遴选10个乡村“产业社区”建设试点,激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乡村造血能力。探索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和推行“产业村长”,选聘146名县级“产业村长”,让“懂经济、懂市场、懂经营、懂农村”的能人共建产业社区,五华县探索“产业村长”模式带动农户创业就业增收案例入选省委深改委评选发布的20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同时,我市精心打造各具其美的乡村振兴示范带、50个省级典型村,开展农房风貌管控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辐射带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全省率先创建“无信访村(社区)”,目前已创建1359个,群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本报记者 黄科)


扫描关注梅州共青团微信

粤公网安备 44140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