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梅州乡村,阳光灿烂、暖意融融。159位广州市派驻梅州市驻镇帮镇扶村干部奔走于30个帮扶镇,走家串户了解村民情况,上山下乡谋划发展路径,聚焦民生推进重点工作。目光所及,皆是热火朝天的乡村振兴新景象。
自7月进驻以来,广州市派驻梅州市驻镇帮镇扶村指挥部全体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广州、梅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对口帮扶和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部署安排,坚定信心、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努力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助力梅州苏区实现振兴发展。
深入调研
夯实开局起步基础
7月至12月,广州市派驻梅州市驻镇帮镇扶村干部见过遍山蜜柚压弯枝头的丰收景象,闻过成片稻谷收割时的浓郁米香,听过冬日暖阳下乡镇群众的欢快笑声。
这是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丰硕成果。“现在,我们紧握接力棒,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第一件事,就是掌握镇情村情、理清发展思路。”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五个多月来,指挥部、驻县(市、区)工作组、驻镇工作队组成三级调研团队,紧紧围绕省“五个提升”的主要任务,深入30个镇671个行政村开展调研并形成报告,全面系统分析镇、村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深层原因、对策建议。
规划方面,指挥部主动对接高校资源,有效利用专业技术人才的智慧,合作共谋乡村振兴发展。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构建‘1+1’‘点对点’合作模式,即由嘉应学院牵头,组合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资源,以‘1个镇+1个专业团队’的形式,定期为驻镇工作队开展培训,定点到镇上指导协助乡镇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从顶层设计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基础。”
创新模式
探索产业发展路径
在丰顺县潘田镇,每年上半年,种植大户和企业租用农户土地种植烟叶,各村随处可见油润翠绿。然而,到了下半年种植水稻时期,土地就不同程度出现了撂荒。
今年,驻镇工作队打破了这一僵局。“我们引进广州市初心优品商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烟稻轮种。上半年按国家分配指标,由种烟大户和企业牵头种植烟叶,下半年由广州初心优品把分散的土地集约起来,机械化种植水稻。”工作队队长邹德明告诉记者。这样一来,农户既增加了地租收入,也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还可在农忙季节参与公司劳动,有效拓展了增收渠道。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驻镇工作队干部牢牢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结合梅州本地资源禀赋,创新镇企合作、国企参与模式,并充分发挥广梅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发展路径。
目前,广州市初心优品商业有限公司已与丰顺县潘田镇、梅县区丙村镇、兴宁市水口镇开展镇企合作,以“政府主导推动土地流转+企业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专业团队市场化运营”为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合作项目,积极培育当地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聚焦民生
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8月高考放榜后,驻梅县区松源镇工作队积极走访脱贫户,摸查高考上榜生情况。“当得知一位脱贫户因家庭经济困难,有意让小孩放弃上大学时,我们耐心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并向他们讲解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等政策,还争取到一家爱心企业,资助学生在大学时期的生活费。”队长康亮说。
这是驻镇干部立足群众需求,把民生实事办到村前屋后、田间地头的一个缩影。进驻以来,各驻镇工作队主动听民意、解民忧,“这条街没有路灯”“那段路安全隐患较大”“圩镇的自来水太过浑浊”……群众的呼声反映到哪,工作队的脚步就走到哪,以实际行动办好事、惠民生。
聚焦农村集中供水问题,指挥部第一时间前往市水务局,查阅了解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的进展情况;30个工作队深入各镇、村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协助帮扶镇政府落实工作,尽快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如今,在30个帮扶镇,159位广州市派驻梅州市驻镇帮镇扶村干部忙碌的身影早已深入人心。他们正积极谋划,多措并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书写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答卷。(记者 刘 巧 通 讯 员 吴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