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大幕”拉开!专家提醒:以下情形,学生仍需佩戴口罩
更新时间:2020-05-12 来源:梅州日报 编辑:晓风
自4月27日我市首批高三、初三学生返校以来,截至12日,我市共有27.1万多名中小学生顺利返校复课。
随着返校“大幕”的拉开,怎样规范在校园佩戴口罩?如何科学安排课程?出现校园疑似“疫情”又该如何灵活、精准施策?等问题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市疫情防控中心,以及部分中小学主要负责人,直面热点问题。
教室满足一米安全距离可不佩戴
记者从东山中学、黄遵宪纪念中学、白宫中学、大埔县大麻镇英雅家炳学校等多所中小学校了解如何规范佩戴口罩时得知,学生在通过入门测温、一日“三检”确认健康状态,并且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校内可自愿是否戴口罩,体育课不戴口罩,同时明确校外一定要戴口罩,食堂、保洁、门卫等后勤保障人员要戴口罩。
梅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科负责人侯秀华特别指出,梅州被列为低风险地区,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通知,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不需佩戴口罩。但校园教室属于人员聚集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保证学生一人一桌,每名学生前后左右间距保持1米,对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可分班教学或错时上学。“如果教室内学生没办法保证一米的安全距离,那就应该佩戴口罩。”她解释道。
侯秀华提醒,天气热容易出汗,如果口罩汗湿则会失去防护效果,并且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口罩汗湿后应及时更换。另外,她提醒学生及家长,目前疫情尚未结束,学生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需佩戴口罩,骑车或家长接送则可不佩戴。家长也尽量不要带学生参加聚会,少接触外来人员,仍不能放松警惕。
法定假日不调课,学习锻炼“两不误”
记者采访中留意到,学生返校课程安排基本恢复正常,在保障课程进度的同时,体育、活动实践课均适量适地进行,以一周为调适期,逐步将学生身心状态引上正轨。
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延海告诉记者,学生返校后学校将对其居家学习情况进行摸底,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返校后要进行串讲复习,在确保每名学生都较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程教学。而小学阶段返校后实施“零起点”教学。
在补课方面,李延海表示,目前我市中小学各年级法定节假日不调课,除高三年级周末安排1天调课外,其他年级周末不调课,各地各校以每天增加1-2个课时等方式调整中小学教学安排。同时强化体育锻炼、视力保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返校复学初期,防疫工作指导、心理健康疏导、线上教学跟线下结合的复习是学校的主要内容。”黄遵宪纪念中学校长熊庆龙说,该校将通过主题班会、思政课、音乐剧欣赏等丰富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缓解返校复习后的焦虑心理。
记者从受访学校的课表中发现,体育课、眼保健操一“课”不落。但鉴于假期过长,大部分学生缺乏锻炼,返校初期各学校要求体育老师适当降低运动强度,比如低年级以游戏活动为主,高年级以慢跑、跳绳、放松运动为主,毕业班以考试项目为主。
学生出现不适规避“一刀切”隔离
返校后,遇到突发身体不适的学生应该如何灵活、精准施策?
记者了解到,我市各地各校均按相关要求进行了多次应急防疫演练,并特别设置留观室,一旦发现有学生身体出现不适症状,立即按照演练程序送往留观室,并第一时间上报进行核酸检测,排除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便可解除留观。
“只有核酸检测为阳性,确定是新冠肺炎疫情患者才会采取隔离等疫情防控应对措施。”侯秀华说,各地各学校针对身体不适的学生会进行分情况处理,核酸检测排除感染后,普通感冒就普通处理,不会出现一经发现就隔离的情况。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返校前各地各学校进行的应急防疫演练中,就有明确涉及普通感冒和确诊病例如何处置的问题,这两种情况都分别有各自的处理方案,规避“一刀切”隔离,在确保学生健康安全的情况下,不耽误课程学习。
本报记者:林婉萍 张爱飞 赖运香
编辑:李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