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为武汉加油。(梅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本报记者 刘巧
通 讯 员 曾嵘
1月28日,由梅州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1位医护人员组成的梅州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武汉,把梅州苏区的爱心和力量传递到抗击新冠肺炎最前线。
“我们已经‘满月’了。”医疗队队长、梅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寿新说:“这一个月来,队员们相互配合,顺利完成了各项救治任务,接下来将继续坚守在武汉一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届时,我一定一个不少把大家都带回来。”
一人扛多角
让病房恢复“生机”
“我们医疗队所在的广东二队主要收治危重症的确诊或疑似病例,全科约70位患者,危重患者达到了70%。”黄寿新说,其中很多患者即使在予以氧疗时,经皮指尖血氧饱和度也不到80%,而低于90%就已经是缺氧状态了。此外,汉口医院的隔离病区因由普通病区临时改造的,院感防控和救治流程不尽如人意,队员们接管的第一时间便集思广益,自己动手,克服硬件方面的种种困难,改善医疗环境。
“第一个夜班,我接管的是重症监护病房,里面有7位患者,基本都上着呼吸机或高流量制氧机。缺氧的患者很痛苦,稍微清醒的也双眼无神,整个病房看不到一丝‘生机’。”医疗队队员、梅州市人民医院护士何映平说,她只能集中精神,对每位患者做好护理评估、记录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幸运的是,经过一个晚上的努力,所有危重患者都转危为安。
医疗队队员、梅州市人民医院护士谢婕琪说:“除了护士,我们也是服务员、清洁员,既要给患者端水喂饭、端屎倒尿,也要负责拖地、消毒、倒垃圾……由于医院肠外营养品匮乏,为了让患者能尽快恢复,我们拿出自备奶粉为他们补充营养。”
徒手搬氧瓶
扛起生命的能量
一步一步“滚动”上百斤重的氧气瓶对女性而言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在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医用防护口罩的条件下,从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外搬进病房……
“但是,汉口医院的中心供氧无法满足患者正常氧疗的需求,所以这些氧气瓶就是他们的命,哪怕是换慢了一秒钟,监护仪上的经皮指尖血氧饱和度也会‘哗啦啦’往下掉,凶险异常。”医疗队队员、梅州市人民医院护士吴雪芳说:“一个‘大家伙’却只够一位患者使用55分钟左右,除去部分上着制氧机的患者,我们每个夜班大概要换上10次,一趟下来已经气喘吁吁、呼吸困难了,还得保持头脑清醒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
何映平说:“有一个夜班,我经过多次搬运、换装氧气瓶,喉咙干得发痒,诱发了咳嗽。当咳个不停终于咳出了痰后,我发现自己全身‘武装’,根本没法吐痰,而如果吐一口痰就更换全套防护用品。现在防护物资如此紧缺,这么做将是巨大的浪费。我只好把痰含在嘴里,继续干活。后来,我觉得越来越难受,只好强忍着把痰往肚子里吞。”
医者先医心
让患者迸发希冀
深入接触后,医疗队员们渐渐感受到了患者内心的无助、恐惧甚至绝望,于是每次开始工作前,他们都在防护服上写着“平安、加油”,还带着患者一起做冥想操,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防止负面情绪在病房蔓延。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奶奶。一天夜晚,她由于病情严重,老是踢开被子,想用手解开束带,还试图拔掉身上所有导管。”何映平便靠上前,一手握着老奶奶的手,一手抚摸着老奶奶的额头,轻声安慰、鼓励她。“她似乎感受到了我们一直守护在她的身边,即使再艰难、再危险也从未放弃她。慢慢地,老奶奶不再挣扎,眼睛里有了神采,生命体征也开始好转。”何映平说:“最后我给她松脱了束带,她竟像个小孩子般微笑地看着我。”
医疗队员们的心理抚慰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感谢。有患者告诉医疗队员,通过冥想操,她住院20多天来第一次不再恐惧。“她还问我能不能通过微信帮她在其他医院治疗、情绪特别不好的女儿放松情绪。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在想‘医者先医心’,还有什么比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更令人喜悦的工作呢?”何映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