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共青要闻 >
凝聚各方力量 圆学子读书梦——纪念建团90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毕业于东山中学的钟佳慧,2011年以547分被广东海洋大学录取,但贫困的家庭却让她的大学梦显得遥不可及。“我父亲是残疾人,两年前母亲下岗,家里没了经济收入,爷爷又跌倒瘫痪在床,一年后去世……一直以来我家的经济状况都不好。”正当她为上大学学费发愁时,“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活动”给了她希望,让她得偿所愿上了大学。
    钟佳慧只是梅州市众多在团市委主办的助学活动中受益的幸运儿之一。近年来,团市委积极凝聚党政机关单位、市民、港澳台侨胞、企业等的力量,广泛筹集资金,举办多个助学品牌活动,为梅州市广大贫困学子、农民工等搭起了通往校园的“彩虹桥”。
    九年筹资两千多万近五千学子上大学
    梅州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但每年都有一些考上大学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大学学费而面临辍学的困境。为帮助这些寒门学子圆大学梦,多年来,团市委先后与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梅州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手开展“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活动,重点扶助孤儿、单亲及家庭收入在城乡生活保障线以下等特困家庭的学生上大学。
   为做强做大该助学品牌,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受益,多年来,团市委积极与香港、澳门客属社团沟通联系,发动香港嘉应商会、澳门嘉应同乡会、梅州慈善会等热心团体筹款;成立了梅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贫困学生助学分会,切实规范对助学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吸引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对助学基金进行保底资助,解决助学经费的持续来源问题,并成功于2008年与梅州五指石山泉水厂签订了捐资助学协议,该厂将在梅州区域内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单位及企事业单位的用水消费销售总额中按50% 的比例提取扶助金,每年注入资金不少于100万元;2010年,争取威华集团成立了“威华·林风眠”助学金,连续20年每年出资100万元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启动 “道德诚信银行”计划,帮助贫困生树立感恩之心,把爱心活动不断传递下去。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工作已成为我市共青团工作的一张名片和全市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公益品牌项目。据统计,从2003年至今,共筹资2015.65万元,帮助4889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梅州会亲为学童助学结对促成长
    梅州市自1991年起连续开展希望工程助学活动,资助了濒临失学的6万多名学生,筹措2000多万元援建了84所希望学校。在此基础上,从2008年起,团市委、市青联、市少工委联合梅州移动公司创新助学品牌,积极打造“以帮助城乡孤儿、单亲学童为主,兼顾双下岗、重大伤病残等特困家庭学童”的梅州会亲平台,2011年起各县(市、区)团委也积极打造各自的会亲平台。贫困学童除可一次性获得1000元或500元的资助款外,还可与资助者“结对会亲”,在学习生活中加强与资助者沟通交流。梅州会亲活动启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爱心组织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筹得善款79.05万元,帮助了812名贫困学童。
    圆梦计划培人才农民工圆大学梦
    去年以来,为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圆大学梦,促进他们融入梅州、成长发展,团市委积极发动在梅务工新生代农民工报考重点大学网络学院。为减轻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负担,“圆梦计划”将遵循“五个一点”(政府给一点、社会捐一点、学校让一点、企业帮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原则筹措经费,参与“圆梦计划”的农民工只需支付1000元,就可接受为期2至3年的本科或大专层次网络远程教育,实现“一天一块钱”轻松上大学。来自全市各行业的55名农民工脱颖而出,顺利入读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等重点大学网络学院。

扫描关注梅州共青团微信

粤公网安备 44140202000022号